教学设备以查促用的方法为啥没多大作用(三)
归根结底,还是上级检查的重心出了问题,搞偏了方向。本应检查教学仪器设备、器材用没用、用得好不好,却变成了检查档案的数量和规范程度。有的学校为了档案漂亮工整,把真的变成假的,把假的变成真的,最后搞得自己都真假不辨了。笔者所见,一所学校为迎接上极检查,校长亲自上阵,全体动员,分工负责,用暑假近一月时间,重新编造、拼凑出了过去五年的信息技术档案。
由此说来,无聊、无用、无价值、无意义的假档案,根本就不该去建,更不该去查。要想以查促用,检查应该做出改变。
一是检查者不要只图简单,只听汇报,看档案,找几个学生问问了事,而要把检查的重心向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转移。任何设备只要真正用过,就会有痕迹,有损耗,因此没必要追究自然损耗。检查使用情况,完全可以结合教学效果。比如,学生使用了教学仪器设备,检查时就可以叫上学生,检验他们的操作技能就知道了。
二是检查应常态化。少些规模化的、定期的、提前打招呼的检查;多些随机的、常态化的检查。
三是检查要少评比,多督导。检查只要打分数,评名次,就会坏事。只有多在检查“用”上想办法,以查促用就会真正落实,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自然会提高。
以上是对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原因的相关介绍说明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|